免试生大纲

2023年河西学院医学类临床医学专业免试生能力测试大纲

大纲适用:2023年河西学院专升本考试医学类临床医学免试生专业校测

河西学院2023年专升本招生免试生专业测试临床医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系统解剖学》

绪 论

1.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第一篇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与骨连结

1.掌握骨的分类;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的分部及重要标志;颅骨的组成、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的整体观;上、下肢带骨,自由上、下肢骨的位置及形态。

2.熟悉骨的构造;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结构、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肋的组成、形态结构;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及排列。

3.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腕骨、掌骨的位置、组成及形态;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位置及排列。

4.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脊柱的组成、椎骨间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骨性胸廓的组成、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围成;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人体上、下肢六大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5.熟悉滑膜关节的运动及分类;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骨盆的组成与分部。

6.了解骨连结的分类;肋与脊柱及胸骨的连结;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组成;桡尺连结;手其它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骶髂关节的构成;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二章 肌学

1.掌握颈浅肌群的主要作用、斜角肌间隙;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的位置和主要作用;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穿经结构;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概念;三角肌的作用;臂肌、前臂肌的分群、层次及功能;臀大肌和髂腰肌的作用;大腿三群肌的位置、排列层次及各群肌的功能;小腿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2.熟悉咀嚼肌的名称;腹前外侧肌群的层次、形成结构、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组成。

3.了解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结构特点与分布概况;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上肢带肌的位置、组成;手肌的分群、各肌的位置与作用;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和境界;足肌的分群、它们的位置及作用。

第二篇 内脏学

第三章 概述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内脏系统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结构。

第四章 消化系统

1.掌握咽峡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唾液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食管的起止、分段、位置及狭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的形态、分部及位置;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的组成、胆总管的位置、开口及胆汁排出途径。

2.熟悉牙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舌的形态结构和粘膜特征;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咽壁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3.了解消化系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的组成;食管壁、胃壁的结构;肝段的概念及肝的主要功能;胰的功能。

第五章 呼吸系统

1.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喉软骨的名称,喉腔的分部、形态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肺根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部及胸膜窦的位置,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纵隔的位置、境界和分部。

2.熟悉鼻腔的分部;声门裂的组成;气管的位置、紧邻;纵隔各部的结构。

3.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鼻的构成和形态、鼻腔粘膜的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喉的组成及紧邻、喉的连接及喉肌;支气管树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第六章 泌尿系统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被膜,肾蒂的组成、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输尿管的形态、分部、行径和狭窄的部位;膀胱的位置、形态,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位置。

2.熟悉肾的毗邻,肾的结构;输尿管的主要毗邻(特别是盆部)。

3.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肾段的概念、肾的变异概况;膀胱壁的构造、位置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第七章 生殖系统

1.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输精管的分部和行径;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2.熟悉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精索的位置及组成;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

3.了解精囊腺的位置和形态;射精管的合成、行径和开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阴囊的形态和构造;阴茎的分部及构成、阴茎皮肤的特点。

4.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形态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固定装置;女性乳房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5.熟悉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阴道的位置、形态及阴道穹的毗邻。

6.了解卵巢的毗邻;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阴道前庭、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乳房的位置;会阴的界限和区分、会阴的概念;尿生殖三角的组成;肛提肌及尾骨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第八章 腹膜

1.掌握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肝肾隐窝、直肠膀胱隐凹和直肠子宫隐凹的位置。

2.熟悉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和功能;肝、脾、胃韧带的位置、名称。

3.了解大网膜的位置、构成和功能;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腹膜腔的分区。

第三篇 脉管学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

1.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和心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重要分支;肺循环动脉的行径;体循环主要浅静脉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肝门静脉系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部位和交通途径。

2.熟悉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房间隔和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包的构成;体循环动脉的分支和分布;体循环静脉主要属支。

3.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和注入;心的体表投影;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的形态、位置;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及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起止和行径以及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骼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和行径。

第十章 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群、各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脾的形态和位置。

2.熟悉下颌下、颏下、颈浅和颈深淋巴结群的位置;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肺、食管、胃、肝、子宫、直肠、乳房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3.了解淋巴回流因素和淋巴侧支循环;头颈部淋巴结群的位置;上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胸壁和胸腔内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主动脉各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腰淋巴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髂外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腘深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和位置;脾的功能。

第四篇 感觉器

第十一章 视 器

1.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部的形态结构;眼球内容物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房水循环的途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

2.熟悉结膜的形态及分布;泪器的组成、位置、形态和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终、行程和分支。

3.了解眼睑的形态结构;眶脂体和眶筋膜;眼的静脉和神经。

第十二章 前庭蜗器

1.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鼓室六个壁主要结构;小儿咽鼓管的特点,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分部;位觉和听觉感受器。

2.熟悉鼓膜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鼓室六个壁交通。

3.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各部的作用;鼓室内结构,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声波的传导途径、内耳道。

第五篇 神经系统

第十三章 概述

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

3.了解神经元的分类和神经元胞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突起;突独的结构和分类,神经胶质;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系统

1.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主要皮支的行程分布;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节段性分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附脑和进出颅的部位及性质、行程和分布;交感、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2.熟悉周围神经的分部,脊神经的构成、区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及椎前节的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起源及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极中枢的部位及器官旁节的名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3.了解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脑神经的纤维成分;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和机能概况,内脏神经的起始及分布概况、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和分布。

第十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脊髓的外形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主要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的位置和机能;脑干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小脑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丘脑腹后核的纤维联系;下丘脑的组成,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和功能;端脑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机能区的位置和功能,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传导束。

2.熟悉灰质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的位置、机能;脑各部的区分;第四脑室脉络丛的组成和功能;脑干内脑神经核群的位置以及与脑神经的联系;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交通;侧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3.了解脊髓灰质细胞构筑分层概念,脊髓的反射和损伤表现;了解脑干各部代表性横切面;小脑三对脚的名称、位置及纤维成分;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下丘脑的功能;大脑髓质的纤维分类,边缘系统。

第十六章 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头面、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及粗触觉的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锥体束的组成、行程、位置、交叉及对运动性核团的支配。

2.熟悉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锥体外系的组成及机能概念。

3.了解听、平衡觉的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

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掌握硬脊膜的附着、硬膜外隙的位置、交通情况与内容物;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行径及主要分支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2.熟悉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蛛网膜下隙、小脑延髓池、终池位置及临床意义;小脑下后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布范围。

3.了解脑的静脉;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脑的屏障。

第十八章 内分泌系统

1.掌握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3.了解胰岛、胸腺、性腺的形态和位置。

第二部分 《诊断学》

一、绪论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诊断学的学习内容:病史采集、常见症状、体格检查、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与临床诊断思维。

二、常见症状及相关的问诊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

2、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的各种病原体。

(2)非感染性发热的各种原因。

3、发热的临床分度。

4、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及临床意义。

5、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水肿

1、水肿的发生机制。

2、水肿的病因分类。

3、心原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4、水肿的问诊要点。

(三)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五大病因。

2、肺原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3、心原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

(四)咯血与呕血

1、咯血的病因。

2、呕血的原因。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4、咯血与呕血的问诊要点。

(五)腹痛

1、腹痛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2、腹痛的常见病因。

3、腹痛的问诊要点。

(六)黄疸

1、黄疸的概念。

2、黄疸的病因。

3、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瘀积性黄疸鉴别。

4、黄疸的问诊要点。

(七)咳嗽、咳痰

1、咳嗽与咳痰的原因。

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特点:

(1)咳嗽的性质、时间规律、音色;

(2)痰的性质和量。

3、咳嗽、咳痰的问诊要点。

(八)晕厥及意识障碍

1、晕厥及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

2、晕厥及意识障碍的可能机制及伴随症状。

3、晕厥、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三、体格检查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2、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

4、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

5、常见的意识障碍。

6、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步态、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7、皮肤的检查内容及蜘蛛痣的临床意义。

8、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头、颈部检查:

1、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2、颜面、眼、耳、鼻、口腮腺的检查。

3、颈部检查:

(1)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

(2)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

(3)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三)胸廓、肺部检查:

1、胸部常用的骨性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2、胸廓:正常及胸廓畸形。

3、肺部的检查:

视诊: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改变的临床意义。

叩诊:

(1)叩诊的方法:间接与直接叩诊法。

(2)叩诊音的类型和特点(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

(3)肺界(包括肺尖部,肺下界)、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

(3)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

湿性罗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

干性罗音:高调干罗音、低调干罗音。

(4)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5)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5、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

(四)心、血管的检查

1、心脏视诊:

(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的搏动的临床意义。

2、心脏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3、心脏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4、心脏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

(3)心率与心律。

(4)心音的变化:

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主动脉瓣区及肺动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5)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

分析杂音的注意点: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传导方向及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

(6)心包摩擦音的特点、临床意义。

5、血管:

(1)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

(2)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与动脉壁的情况。

(3)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4)血管杂音与周围血管征。

6、各种心瓣膜病的主要症状、体征。

(五)腹部检查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的其他情况。

3、腹部触诊:

(1)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滑动触诊、深压触诊、浮沉触诊、钩指触诊)。

(2)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肝、胆、脾、肾、肿块的触诊;肝、脾肿大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4、腹部叩诊:

(1)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2)移动性浊音及液波震颤叩诊方法和临床意义。

5、腹部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6、腹部异常发现和鉴别:腹水、腹部肿块、肝肿大、脾肿大。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1、肛门、直肠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3、四肢:肢体的位置与形态异常、运动障碍、关节病变、下肢静脉曲张。

(七)神经系统检查

1、脑神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的分级。

(2)肌张力的判断及意义。

(3)共济失调

3、感觉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4、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震挛。

(3)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查多克佂、戈登征、奥本海姆征。

(4)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京斯基征。

四、系统问诊及病历书写

一、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及生育史、月经、家族史。

2、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

二、病历书写

1、住院病历的格式及项目

2、主诉的定义和表达。

3、现病史包括的内容。

4、既往史的内容。

三、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法及其正常值。

(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包括的内容和意义。

(三)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

参考书

1.系统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第3版.主编,于恩华.

2.诊断学

《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3版.主编,熊正南.


甘肃专升本备考铂金大满足套装
新版 正版 即买即用 顺丰包邮
套装包含备考实用教程 + 文化素质课计算机和英语试题汇编 + 铂金VIP所有专享权限 + 会员权限终身有效 + 所有考生适用

优思途专注甘肃专升本
APP备案 陇ICP备18002003号-9A / 小程序 陇ICP备18002003号-10X
分享收藏呗~


  • 刷新一下

  • 复制链接

  • 联系客服

  • 加入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