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知识
  2. 文学知识
  3. 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得并称。她们以显赫得政治地位与杰出得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得政治抱负与乱离得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得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得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得并称。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得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得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得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对理想生活得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得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得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得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得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得感染力。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 

 2、阅读作品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赠白马王彪》、《杂诗》(仆夫早俨驾)、《求自试表》、《洛神赋》,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诸葛亮《出师表》。 

 三、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得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得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得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得创作,表现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积极进取得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得差异?

参考答案:曹操得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得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得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得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得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得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得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得原因就是由于其政治地位得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得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得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得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得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得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与自己遭受迫害得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得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得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