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要求
1、识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内涵。
3、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背诵选录文本。
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包含“仁”“礼”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与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课文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内涵
孔子对“仁”的阐释会依据提问者的特点有所差别,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面对仲弓,强调以庄重恭敬态度处事,并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忠恕之道,让自身行为减少怨尤。向樊迟解答时,给出了“爱人”这一宽泛且核心的说法,将关爱他人视作仁的基本要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还指明,仁也展现在日常居家、工作、待人的具体行为里,需始终秉持恭敬、忠诚等态度。此外,孔子借选拔人才的例子,还表明践行“仁” 能推动社会形成善治环境,疏远不仁者。
指定句子的翻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