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类题库数据 | |
专业科目 | 生物学 + 生态学 |
题库总量 | 1615 题 |
真题题量 | 415 题 |
最后更新 | 2025年10月18日 |
趋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或面临相似的选择压力,而独立发展出相似特征的现象。动物迁徙行为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不同类型的动物,如鸟类、鱼类和某些哺乳动物,尽管它们在分类学上可能相去甚远,但都发展出了迁徙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有助于它们更好地适应季节性变化、寻找食物资源或繁殖地,从而提高了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具体来说,迁徙行为使得动物能够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繁殖,并在食物短缺或环境恶劣时迁移到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这种行为的相似性并非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遗传而来,而是各自独立进化的结果,是对相似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反应。
相比之下,A选项协同进化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适应的现象;B选项趋异进化则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物种或亚种的过程;D选项辐射进化则是指某一物种迅速分化出多个新物种的现象,这些新物种通常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适应性特征。这些选项与动物迁徙行为的进化分析不直接相关。
知识点 分类学
A.具有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是被子植物的一个基本特征。被子植物,也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确实具有这六种典型的器官。因此,这个描述是正确的。
B.具有双受精作用。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现象,指的是在受精过程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这也是正确的。
C.子房发育成果实。在被子植物中,子房确实会发育成果实,其中包含种子。这个描述也是准确的。
D.松树、紫荆都是被子植物。这一点是不正确的。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它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不被果皮包被。而紫荆则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这个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选项D中的描述是不正确的,因为松树并不属于被子植物,而是裸子植物。所以正确答案是D。
知识点 植物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中的几个关键点: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示这个个体是杂合子,携带一个显性基因A和一个隐性基因a。
显性基因的选择压为1,这里的选择压实际上并不影响基因频率的计算,因为选择压通常指的是环境对某种基因型的偏好,导致该基因型在种群中的比例增加或减少。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只需要考虑自交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而不需要考虑外部选择压力。不过,既然题目中明确给出了显性基因的选择压为1,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条件对问题没有实质性影响。
连续自交两代,这是问题的核心。我们需要考虑自交过程中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和重组。
接下来,我们进行具体的计算:
第一代(F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Aa、aa的比例为1:2:1。此时,A基因的频率为(1个AA中的2个A+2个Aa中的2个A)/(4个总基因)=1/2。
第二代(F2):将F1代中的Aa个体再次自交(AA和aa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不变,不影响A基因频率),我们只需要考虑Aa自交产生的后代。Aa自交后代中AA、Aa、aa的比例仍为1:2:1。但由于我们只关心A基因的频率,所以只需将F1代中Aa个体产生的A基因数相加,并除以F2代所有基因的总数。但更简单的方法是,由于F1代A基因频率为1/2,且Aa自交不会改变A和a基因在Aa个体中的相对比例(即A:a=1:1),所以F2代中A基因的频率仍然保持为1/2(在Aa个体内部)加上AA个体中的A基因(这部分在F1代已经计算在内)。然而,由于我们考虑的是整个种群(包括AA、Aa、aa),且AA和aa的比例在F2代中也会增加(通过Aa的自交),但它们的增加并不会改变A基因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因为AA增加的是A基因,aa不增加A基因,且它们的增加是等比例的,所以相互抵消)。因此,F2代A基因的频率仍然与F1代相同,即1/2。但这里有一个陷阱:题目问的是连续自交两代后的A基因频率,而不是仅仅F2代的A基因频率。如果我们从最初的Aa个体开始算起,并连续自交两代,那么最终得到的种群中AA的比例会增加(因为Aa不断自交产生AA),而aa的比例也会增加(但AA的增加速度更快),所以A基因的频率会高于1/2。实际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连续自交两代后A基因的频率为3/4。
但上面的解释可能有些复杂,为了简化理解,我们可以直接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推论: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没有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情况下,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自交多代后将保持不变。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观察一个特定基因型(Aa)连续自交多代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由于Aa自交会产生AA和aa,且AA在后代中的比例会逐渐增加(因为Aa不断自交产生AA),所以A基因的频率也会逐渐增加。通过具体的计算或模拟,我们可以得到连续自交两代后A基因的频率为3/4。
注意:这里的解释和计算过程可能因不同的教材或教师而有所差异。但核心思想是理解自交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如何影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
知识点 遗传
Bergman规律(也称为贝格曼法则)指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如高纬度地区)的体型往往比温暖地区(如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要大。这是因为随着体型的增大,动物的相对体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了单位体重的散热量,有助于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
与题目描述的匹配度:
题目描述“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直接对应了Bergman规律的核心内容。这一描述准确地反映了恒温动物在不同纬度地区体型变化的规律。
排除其他选项:
A选项“Alien规律”显然是一个不存在的生态学规律,与题目描述不符。
C选项“Logistic增长”是描述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与个体体型大小无关。
D选项“Titman模型”同样不是一个与个体体型大小直接相关的生态学规律或模型。
知识点 生物与环境
A.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体内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肌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之一,因此肌细胞上存在胰岛素受体,以响应胰岛素的信号并调节其代谢活动。
B.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它在应激状态下大量释放,对机体产生广泛的生理效应。肾上腺素能够通过其受体(如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于肌细胞,特别是心肌和平滑肌细胞,调节它们的功能和代谢。
C.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脏内的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来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升高血糖。虽然肌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对胰高血糖素产生一定反应,但其上并不直接存在胰高血糖素受体。胰高血糖素对肌细胞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如通过影响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来间接调节肌细胞的代谢。
D.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生长激素能够作用于多种靶细胞,包括肌细胞,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因此,肌细胞上存在生长激素受体以响应生长激素的信号。
综上所述,根据各种激素对肌细胞的直接作用机制,我们可以确定在肌细胞中不存在直接的胰高血糖素受体。因此,正确答案是C。这一结论是基于对肌细胞生理功能和各种激素作用机制的理解得出的。
知识点 动物体功能
太阳光谱的组成:太阳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主要包括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760nm之间。
光合作用的光谱需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依赖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来捕获光能。这些色素对可见光区的光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尤其是红光和蓝光部分。
光合色素的吸收峰: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波长约为640~660nm)和蓝光(波长约为430~450nm),这些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最为有效。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主要吸收蓝光(波长400~500nm),并帮助转移能量给叶绿素,进一步促进光合作用。
其他光谱区域的影响:紫外光主要对植物产生其他生物效应,如促进维生素的形成和具有杀菌作用,而红外光主要引起热效应,这两者都不是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光谱范围。
综上所述,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区,因此答案为A。
知识点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