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专升本语文必背简答题
李白乐府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借古题写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
2)用古题写己怀,如《将进酒》《行路难》等;
3)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其“无题诗”一类,其境界和情思朦胧,在内涵上可以有多种解读,如《锦瑟》。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诗人将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而且其心境又非常复杂,各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
2)与其诗歌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其诗歌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被心灵化了;
3)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
4)与其诗歌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时空和因果顺序限制。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除了沉郁顿挫之外,萧散自然是杜诗的又一重要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等。杜甫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1920年代乡土文学的特色
1、继承了鲁迅剖析国民性的思考。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塑造了像阿Q、祥林嫂、闰土等一系列典型的农民形象,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饱含了对民族悲剧根源的深层思考。
2、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文学”作家们大多书写自己的故乡,如彭佳煌写湖南农村士绅们的闹剧,台静农写安徽乡间宗法制度下的婚姻悲剧等。
3、浓郁的乡愁。作家注重对乡土生活原汁原味的真实记录,在对故乡的回望书写中展示真诚的乡思乡愁,进而透露自己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
(1)《韩非子》使寓言故事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都很多,但《庄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说理文的构成部分,并非是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则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故事专集。
(2)风格不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庄子》的则奇幻玄虚、怪诞神奇。两者风格截然不同。
(3)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韩非子》让自己笔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庄子》也一样,让孔子的形象道家化。
部分文章内容 根据招生院校官网内容转载整理
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