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180 人 | 41 人 | 22.8% |
2023 | 288 人 | 41 人 | 14.2% |
2022 | 157 人 | 152 人 | 96.8% |
甘肃农业大学免试生招生提示
提示:甘肃农业大学专升本所有专业均在天水市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授课。
免试生名单上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名单由各专科院校结合招生政策文件综合评定并汇总上报。考生需尽量提前与专科院校名单汇总老师确认是否具备免试生资格。
甘肃农业大学免试生报考条件
按国家计划招收、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就读期间品学兼优、无违法违纪行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备免试资格。
1、在教育部、人社部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团体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2、在教育部主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3、全国学生运动会个人竞赛项目中进入前3名的应届毕业生。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主办的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高职组)中获得个人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4、在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5、高职(专科)在读期间专业综合测评排名前3%的应届毕业生。
6、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免试生资格评定
免试生资格由生源专科院校审核、汇总、上报、公示。通常在每年的1-2月,教育考试院发布当年甘肃专升本招生实施细则后,各专科院校负责进行。各专科院校在实际资格评定中的具体标准细则不同,考生需要主动提交自己的获奖证书或成绩证明,与专科院校审核老师确认。专科院校免试生名单确定后,将在本校招办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名单上报省教育考试院。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生先报名报志愿,后考试。免试生上报名单内考生可在免试生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完成报名后在指定时间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免试生专业课校测考试。
网上报名及志愿填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生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及志愿填报网络化平台管理。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一) 网上报名后进行资格审核。网上报名开始后,具备免试生资格的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点击“免试生网上报名”,进入免试生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二)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仔细填写信息,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三) 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四) 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志愿填报须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报考医药卫生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专升本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免试生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免试生每次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不符合要求的志愿填报视为无效。
(五) 免试招收工作分两轮开展。首轮未完成免试招生计划的学校进入第二轮招生。
5-1、进入第二轮招生的本科学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招生专业及剩余计划数,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
5-2、未被录取或放弃首轮报考机会的免试生可参加第二轮免试生招考。首轮未被录取的考生根据第二轮公布的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重新填报志愿,首轮填报志愿自动失效。放弃首轮报考机会的考生,按照首轮网上报名要求进行报名及填报志愿,其他工作流程与首轮相同。
5-3、第二轮网上报名及填报志愿在首轮免试生招录结束后进行。
资格审核确认
省内学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除外)资格审核由就读学校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
(一) 省内生源学校按照《方案》和本实施方案的原则和规定,制订本年度免试生资格审核确认工作实施办法并在校内公布。
(二) 省内生源学校对本校符合免试生资格的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专业综合测评排名前3%的应届毕业生)名单提前完成线下审核确认工作,并在校内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天。
(三) 省内符合免试生申请条件的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下载并打印《甘肃专升本免试生资格审核表》,向就读学校提交资格审核表及竞赛获奖等有关证明材料。
(四) 生源学校按照规定对完成“免试生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免试生资格审核。符合免试生条件的考生,未网上报名的,视为放弃免试生资格。
(五) 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专升本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表》,经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盖章后,由本人向省教育考试院现场提交(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同时提供退役证、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应届毕业大学生士兵须提供学籍证明材料。当年三月退伍的大学生士兵需提供原单位证明介绍信。
(六) 资格审核单位同时负责审核考生填报志愿是否符合《甘肃专升本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免试生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有关要求。对志愿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由资格审核单位负责联系考生修改志愿。待考生志愿修改成功后,方可确认考生本次报名及志愿填报完成。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预计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
报到授课地点:天水校区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是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历经“三易其址、四更其名”。
学校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守“臻进人类健康、裨益国民生计”的办学初心,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立足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占地237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在校本科生16638人,硕士研究生4332人,博士研究生783人。现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7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5人,甘肃省陇原人才349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25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农业元素融入思政教学,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同向同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了富有甘农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学校获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院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聚焦“四新”建设要求,凝练优势特色,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学校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全国50强,草学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
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开设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73门、省级优秀学位论文93篇,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31部。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3万余人,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孙其信、康相涛,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甘延太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五年,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在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林果产业、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校内高水平研究平台+校外教学科研综合基地+专家院+农家院”为依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建成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69个,专家院37个,科技小院21个。培育出亩产超万斤的加工型“甘农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超强抗寒“陇油”系列冬油菜新品种、优质高产“甘农”系列紫花苜蓿等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出国内首台藜麦、胡麻联合收割机,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五维一体兴业富民新范式。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生态分盟、“一带一路”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成员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施高级研究学者、青年访问学者、短期研修和科研专项访学等出国(境)项目,设立学生出国境专项奖学金和外国留学生校长奖学金,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美国际青年YES交流生项目、国际组织实习及参访项目、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等,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