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招生数据 | ||||
年份 | 专业数 | 建档立卡计划 | 普通计划 | 报考人数 |
---|---|---|---|---|
2024 | 13 个 | 17 人 | 103 人 | - 人 |
2023 | 14 个 | 116 人 | 322 人 | - 人 |
2022 | 8 个 | 140 人 | 358 人 | - 人 |
2021 | 14 个 | - | 700 人 | 1443 人 |
2020 | 9 个 | - | 570 人 | 880 人 |
2019 | 8 个 | - | 195 人 | 380 人 |
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230 人 | 80 人 | 34.8% |
2023 | 409 人 | 103 人 | 25.2% |
2022 | 200 人 | 174 人 | 87% |
2024招生类别分段数据 |
招生对象
1、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2、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招录方式
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实行专业类报考。招生录取实行免试入学和统一考试两种方式。统考科目包括文化素质计算机、英语和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共分15大类:公安类、能源类、生化类、资源类(含资源类、资源类)、电子类、交通类、土建类、装备类(含装备一、装备二)、旅游管理类、教育类、财贸类、农牧类、新闻类、艺术类、医学类(含医学一至五类)。
统考网上报名流程
甘肃专升本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
1、网上报名开始后,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2、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3、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报名,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医药卫生大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专升本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报考。
4、高职(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对应大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及“土木建筑大类”的考生,须选择对应本科专业大类两类中的一类报名。即“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能源类”和“资源类”,“土木建筑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交通运输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报名完成后,考生不得更改对应本科专业大类。
免试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时须选定考区参加考试。
资格审核
1、省内应届毕业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资格审核由生源院校负责。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交由生源院校有关部门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录取工作结束后,由生源院校统一向录取院校提供相关审核材料。
2、免试生招生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生资格的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的,其报考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经由省或市(州)、县(区)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并盖章后,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证书、退役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省教育考试院职业教育招生处审核确认信息。省外院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毕业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
3、考生资格审核不通过视为报名无效。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生源院校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等在《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上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意见由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
2、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体检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标准,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执行。各招生院校要会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体检工作。具体体检工作由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录取后实际情况确定。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应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体检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出具的体检结论无效。
统一考试
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考试科目:计算机、英语、理工农牧高数或文史财经医学语文,单科150分,满分450分;专业课考试科目:分15大类21子类,每类(1个科目)满分150分;合计:600分。每门课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公布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和制卷工作。
考点设置:全省各市州均设置考点。考试有各市州教育考试招生机构组织实施。考生报名时可选择专科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考区选定后不可更改。
志愿填报
评卷工作结束后,根据考生成绩及招生计划数划定各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和各本科专业大类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成绩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成绩查询”查询考试成绩。
考生须按照报考时选定的本科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即参加考试所考本科专业大类科目对应院校及专业填报。跨专业大类填报的志愿视为无效。填报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经毕业院校审核,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考生方可填报,其他考生填报本批次志愿无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第二批次:普通考生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在第一批次志愿中未被录取,第二批次志愿有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过期一律不再补报。
录取
录取工作在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如被建档立卡户志愿录取,普通招生类志愿自动失效。未被本批次志愿录取,普通考生批次志愿有效。投档原则。免试生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能力测试办法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及普通考生志愿均执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即按考生排序成绩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投档成绩排序方法。由考生文化素质及专业基础成绩之和组成排序成绩,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当排序成绩相同时,按考生专业课、计算机及英语科目成绩顺序排序。
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首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首轮录取结果。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录取查询”。
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规则与首轮填报志愿相同,征集志愿录取可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适当降分,最低可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投档录取。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2025年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报考日程 预计
报名 2025年3月25-28日(网上报名)
资格审核 2025年3月25-31日
准考证打印 2025年4月16-19日
考试 2025年4月19-20日
考点 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一次志愿填报
第二次志愿填报
全部招录结束 2025年5月25日
志愿填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其他日程时间
体检时间:开学后统一安排
体检地点:开学后统一安排
准考证打印时间:2025年4月16-19日(考前三天)
准考证获取方式:登录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网址)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20日
考试地点: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志愿填报:2025年5月12-13日(第一次)
志愿填报:2025年5月20日(第二次)
成绩发布:考后15天内发布
成绩查询:官方系统查询(网址)
考试招录:2025年5月25日结束所有招录工作
提示:录取结果于考后30天内公布、开通查询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如有)
报到授课地点:天水师范学院校本部(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生化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资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电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土建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装备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旅游管理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教育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资源类地理科学专业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类测绘工程专业
《测量学》(第五版),程效军等,同济大学出版社
电子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力学》,孔七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育类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装备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构造(上册)》,姚为民,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七版),2021.5
《汽车构造(下册)》,姚为民,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七版),2021.6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专业
《管理学》,周三多、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第五版
装备类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版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2013年开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被确定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2023年1月天水师范学院更名大学列入甘肃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办学思路与目标】学校秉承“明德、新民、至善”的校训和“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师院精神,立足自身实际,紧跟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明确了立足陇东南、服务甘肃省、走向全中国的办学思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院系设置】学校下设1个书院、18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
【办学条件】学校馆藏图书279万册,中外文期刊1174种,数据库30种;教学仪器设备值2.89亿元,固定资产12.03亿元。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55人(其中专任教师952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3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05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1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00余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中国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涵盖12个二级学科,有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体育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历史学硕士)。有6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精品课程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124人,其中本科生15842人,研究生1246人。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学校建有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00余项,省级奖800余项,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甘肃赛区)中,连续六年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法学专业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女子曲棍球队连续六届蝉联“宏奥杯”全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冠军;考研率在省属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厅级科研平台12个,院士工作站1个,大学科技园1个。与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东旭集团、天瑞重工等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电显示材料研究院”等10余个平台,联合攻关技术瓶颈服务产业发展;建成“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中白生态环境研究所”2个国际合作平台,围绕“一带一路”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研究。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研奖励5项。近五年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共5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84项,其中国家级43项,省(部)级149项;出版学术专著123部,授权专利171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CSSCI源刊物等400余篇。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2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对口帮扶和合作关系;与英、美、法、德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了来自21个国家的留学生100余名。依托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为区域培养农村新型技能人才3000余人。
【党建思政】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全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质量。持续深化“5251”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获批党建“示范院校”创建单位,成功创建4个省级党建“标杆院系”、8个省级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7人获省级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称号、4人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建成集党史教育、思政教学、红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成立“红色文化研究院”,入选首批“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获首批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