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招生数据 | ||||
年份 | 专业数 | 建档立卡计划 | 普通计划 | 报考人数 |
---|---|---|---|---|
2024 | 20 个 | 278 人 | 1405 人 | - 人 |
2023 | 16 个 | 383 人 | 1234 人 | - 人 |
2022 | 4 个 | 64 人 | 218 人 | - 人 |
2021 | 5 个 | - | 500 人 | 990 人 |
2020 | 11 个 | - | 600 人 | 880 人 |
2019 | 5 个 | - | 220 人 | 410 人 |
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499 人 | 317 人 | 63.5% |
2023 | 55 人 | 30 人 | 54.5% |
2022 | 18 人 | 18 人 | 100% |
2024招生类别分段数据 |
陇东学院招生提示
提示:陇东学院资源类安全工程专业要求女生慎报。
2025年,陇东学院护理学专业录取学生将在兰州新区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校区学习。
招生对象
1、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2、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招录方式
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实行专业类报考。招生录取实行免试入学和统一考试两种方式。统考科目包括文化素质计算机、英语和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共分15大类:公安类、能源类、生化类、资源类(含资源类、资源类)、电子类、交通类、土建类、装备类(含装备一、装备二)、旅游管理类、教育类、财贸类、农牧类、新闻类、艺术类、医学类(含医学一至五类)。
统考网上报名流程
甘肃专升本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
1、网上报名开始后,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2、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3、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报名,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医药卫生大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专升本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报考。
4、高职(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对应大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及“土木建筑大类”的考生,须选择对应本科专业大类两类中的一类报名。即“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能源类”和“资源类”,“土木建筑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交通运输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报名完成后,考生不得更改对应本科专业大类。
免试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时须选定考区参加考试。
资格审核
1、省内应届毕业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资格审核由生源院校负责。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交由生源院校有关部门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录取工作结束后,由生源院校统一向录取院校提供相关审核材料。
2、免试生招生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生资格的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的,其报考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经由省或市(州)、县(区)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并盖章后,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证书、退役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省教育考试院职业教育招生处审核确认信息。省外院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毕业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
3、考生资格审核不通过视为报名无效。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生源院校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等在《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上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意见由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
2、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体检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标准,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执行。各招生院校要会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体检工作。具体体检工作由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录取后实际情况确定。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应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体检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出具的体检结论无效。
统一考试
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考试科目:计算机、英语、理工农牧高数或文史财经医学语文,单科150分,满分450分;专业课考试科目:分15大类21子类,每类(1个科目)满分150分;合计:600分。每门课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公布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和制卷工作。
考点设置:全省各市州均设置考点。考试有各市州教育考试招生机构组织实施。考生报名时可选择专科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考区选定后不可更改。
志愿填报
评卷工作结束后,根据考生成绩及招生计划数划定各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和各本科专业大类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成绩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成绩查询”查询考试成绩。
考生须按照报考时选定的本科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即参加考试所考本科专业大类科目对应院校及专业填报。跨专业大类填报的志愿视为无效。填报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经毕业院校审核,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考生方可填报,其他考生填报本批次志愿无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第二批次:普通考生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在第一批次志愿中未被录取,第二批次志愿有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过期一律不再补报。
录取
录取工作在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如被建档立卡户志愿录取,普通招生类志愿自动失效。未被本批次志愿录取,普通考生批次志愿有效。投档原则。免试生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能力测试办法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及普通考生志愿均执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即按考生排序成绩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投档成绩排序方法。由考生文化素质及专业基础成绩之和组成排序成绩,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当排序成绩相同时,按考生专业课、计算机及英语科目成绩顺序排序。
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首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首轮录取结果。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录取查询”。
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规则与首轮填报志愿相同,征集志愿录取可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适当降分,最低可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投档录取。
专业/代码 | 人数 | 专业类 | 招生院校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 230 | 生化类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2701 | 114 | 生化类 | |
生物技术 071002 | 119 | 生化类 | |
石油工程 081502 | 100 | 资源类 | |
安全工程 082901 | 102 | 资源类 | |
采矿工程 081501 | 114 | 资源类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070503 | 102 | 资源类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 843 | 电子类 | |
网络工程 080903 | 295 | 电子类 | |
土木工程 081001 | 930 | 土建类 | |
工程管理 120103 | 443 | 土建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 727 | 装备类 | |
自动化 080801 | 239 | 装备类 | |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4 | 248 | 装备类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206 | 113 | 装备类 | |
学前教育 040106 | 270 | 教育类 | |
财务管理 120204 | 780 | 财贸类 | |
农学 090101 | 195 | 农牧类 | |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 423 | 艺术类 | |
护理学 101101 | 579 | 医学类 |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2025年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报考日程 预计
报名 2025年3月25-28日(网上报名)
资格审核 2025年3月25-31日
准考证打印 2025年4月16-19日
考试 2025年4月19-20日
考点 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一次志愿填报
第二次志愿填报
全部招录结束 2025年5月25日
志愿填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其他日程时间
体检时间:开学后统一安排
体检地点:陇东学院校医院(体育场南侧)
准考证打印时间:2025年4月16-19日(考前三天)
准考证获取方式:登录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网址)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20日
考试地点: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志愿填报:2025年5月12-13日(第一次)
志愿填报:2025年5月20日(第二次)
成绩发布:考后15天内发布
成绩查询:官方系统查询(网址)
考试招录:2025年5月25日结束所有招录工作
提示:录取结果于考后30天内公布、开通查询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如有)
报到授课地点:陇东学院校本部(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45号)
生化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资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电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土建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装备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教育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财贸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农牧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艺术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医学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在京东购买艺术类
陇东学院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免试生专业能力测试考试科目为素描(头像)、色彩(静物)。
在京东购买土建类
《工程制图基础》(2021年9月第1版),何培斌、李奇敏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建筑材料》(2022年1月第6版),魏鸿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生化类
《无机化学》(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教育类
《教育学基础》(第3版),科学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
《基础心理学》(第3版),梁宁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
在京东购买财贸类
《微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第3版),陈建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
《基础会计》(第9版),任延冬、景冬梅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电子类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程》(第3版),何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二选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盛立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二选一)
在京东购买农牧类
《普通生物学》(第1版),林宏辉、兰利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基础》(第2版),孔繁德主编,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
《工程制图》(第3版),林晓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中文版AutoCAD2017实用教程》,郑晓鸿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在京东购买医学类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任晖、乔跃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生理学》,杨桂染、周晓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在京东购买装备类
《机械制图》(第5版),王其昌、翁民玲、常小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陈立德、罗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陇东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庆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庆阳地区农业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2012年庆阳卫校整体并入。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7年被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2-2023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实行省地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校现占地面积1309.64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馆藏图书202.9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758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教职工1284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50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等获得者54人,43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讲座教授”,4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119人获“陇原人才服务卡”;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02人。
学校设马克思主义、文学与历史文化、教育与体育、经济管理、数学与信息工程、农业与生物工程、艺术、石油化工、土木工程、智能制造、医学、地理与城乡规划、新能源等13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招生专业36个,涉及文、理、教、工、农、管等9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南梁精神概论和普通动物学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个省级特色专业;4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有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文艺学、建筑工程等10个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土木工程、生物学、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农林科技、石油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等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建有中国史、生物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陇东油气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固沟保塬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农业院士专家协同创新基地,陇东旱地作物种质改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陇东地区动、植物标本展示特色科普基地,陇东道情皮影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中心1个,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庆阳分中心,庆阳市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庆阳市智慧农业装备开发重点实验室,庆阳市煤炭绿色安全智能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庆阳市冬小麦选育技术创新中心、庆阳市现代苹果种植技术创新中心、庆阳市抗疏力技术创新中心、庆阳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遥感技术创新中心。与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与兰州大学、合水县人民政府共建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学校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留学。学校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等23所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战略联盟发起院校。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延安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收来自老挝、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每年选派二年级优秀本科学生赴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院校交流学习。学校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等9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陇东学院微软IT学院。挂牌成立庆阳数据信息产业研究院。与达内集团、杰普公司共建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开发方向)等4个专业,与深圳艾比森公司合作,组建“艾比森班”。学校与庆阳市七县一区和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扬州、西安和新疆等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年度平均就业率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2023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学校扎根高天厚土的陇东黄土大塬,浸润“岐黄故里、周祖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践行“崇德尚实、自强不息”校训,构建了“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12万余人。先后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陇东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表彰奖励。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甘肃省“一核三带”发展新格局,持续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结构,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在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奋力谱写西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