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招生数据 | ||||
年份 | 专业数 | 建档立卡计划 | 普通计划 | 报考人数 |
---|---|---|---|---|
2024 | 5 个 | 76 人 | 181 人 | - 人 |
2023 | 10 个 | 58 人 | 134 人 | - 人 |
2022 | 14 个 | 167 人 | 340 人 | - 人 |
2021 | 9 个 | - | 500 人 | 604 人 |
2020 | 17 个 | - | 500 人 | 550 人 |
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61 人 | 46 人 | 75.4% |
2023 | 80 人 | 60 人 | 75% |
2022 | 44 人 | 43 人 | 97.7% |
2024招生类别分段数据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提示
提示:甘民族旅游管理专业在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授课,其他专业在校本部授课。
招生对象
1、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2、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招录方式
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实行专业类报考。招生录取实行免试入学和统一考试两种方式。统考科目包括文化素质计算机、英语和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共分15大类:公安类、能源类、生化类、资源类(含资源类、资源类)、电子类、交通类、土建类、装备类(含装备一、装备二)、旅游管理类、教育类、财贸类、农牧类、新闻类、艺术类、医学类(含医学一至五类)。
统考网上报名流程
甘肃专升本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
1、网上报名开始后,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2、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3、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报名,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医药卫生大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专升本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报考。
4、高职(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对应大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及“土木建筑大类”的考生,须选择对应本科专业大类两类中的一类报名。即“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能源类”和“资源类”,“土木建筑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交通运输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报名完成后,考生不得更改对应本科专业大类。
免试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时须选定考区参加考试。
资格审核
1、省内应届毕业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资格审核由生源院校负责。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交由生源院校有关部门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录取工作结束后,由生源院校统一向录取院校提供相关审核材料。
2、免试生招生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生资格的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的,其报考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经由省或市(州)、县(区)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并盖章后,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证书、退役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省教育考试院职业教育招生处审核确认信息。省外院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毕业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
3、考生资格审核不通过视为报名无效。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生源院校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等在《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上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意见由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
2、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体检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标准,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执行。各招生院校要会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体检工作。具体体检工作由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录取后实际情况确定。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应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体检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出具的体检结论无效。
统一考试
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考试科目:计算机、英语、理工农牧高数或文史财经医学语文,单科150分,满分450分;专业课考试科目:分15大类21子类,每类(1个科目)满分150分;合计:600分。每门课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公布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和制卷工作。
考点设置:全省各市州均设置考点。考试有各市州教育考试招生机构组织实施。考生报名时可选择专科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考区选定后不可更改。
志愿填报
评卷工作结束后,根据考生成绩及招生计划数划定各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和各本科专业大类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成绩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成绩查询”查询考试成绩。
考生须按照报考时选定的本科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即参加考试所考本科专业大类科目对应院校及专业填报。跨专业大类填报的志愿视为无效。填报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经毕业院校审核,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考生方可填报,其他考生填报本批次志愿无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第二批次:普通考生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在第一批次志愿中未被录取,第二批次志愿有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过期一律不再补报。
录取
录取工作在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如被建档立卡户志愿录取,普通招生类志愿自动失效。未被本批次志愿录取,普通考生批次志愿有效。投档原则。免试生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能力测试办法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及普通考生志愿均执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即按考生排序成绩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投档成绩排序方法。由考生文化素质及专业基础成绩之和组成排序成绩,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当排序成绩相同时,按考生专业课、计算机及英语科目成绩顺序排序。
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首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首轮录取结果。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录取查询”。
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规则与首轮填报志愿相同,征集志愿录取可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适当降分,最低可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投档录取。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2025年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报考日程 预计
报名 2025年3月25-28日(网上报名)
资格审核 2025年3月25-31日
准考证打印 2025年4月16-19日
考试 2025年4月19-20日
考点 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一次志愿填报
第二次志愿填报
全部招录结束 2025年5月25日
志愿填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其他日程时间
体检时间:开学后统一安排
体检地点:开学后统一安排
准考证打印时间:2025年4月16-19日(考前三天)
准考证获取方式:登录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网址)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20日
考试地点: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志愿填报:2025年5月12-13日(第一次)
志愿填报:2025年5月20日(第二次)
成绩发布:考后15天内发布
成绩查询:官方系统查询(网址)
考试招录:2025年5月25日结束所有招录工作
提示:录取结果于考后30天内公布、开通查询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如有)
报到授课地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部(合作市知合玛路233号)
旅游管理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教育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农牧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艺术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在京东购买财贸类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化产业概论》,颜海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在京东购买电子类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苏小红、王宇颖、孙志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10月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
在京东购买公安类
《社会工作概念》(第三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10月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版),袁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
在京东购买教育类
《综合教程》(第二版)(1-4册),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陈宏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年4月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在京东购买旅游管理类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3月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李天元,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在京东购买土建类
《高等数学》(第七版),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07月
《材料力学Ⅰ》(第五版),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7月
在京东购买装备类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6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6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庄丽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系列教材)
在京东购买农牧类
《动物生物化学》第五版,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
《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陆承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省属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教育部确定由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文明校园。
学校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是甘肃省属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服务区域立足甘肃,面向周边民族地区,辐射全国。学校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5月,成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单位。2020年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40年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5万名,大多数工作在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岗位和基础教育领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校长、教学骨干和教学管理行家,在促进区域民族团结、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明进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扎根陇原大地办大学,秉持“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办学精神,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服务区域发展的科创中心、区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
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55.0998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03.6495万册,非纸质书刊(数字资源和其它载体资源)151.4503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75个,校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65个。
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区域文化、高原产业”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现设有16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与西藏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海南等23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2177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民族地区各领域“留得住、用得上、挑大梁”的骨干力量。现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省级一流课程17门。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现有教职工886人(含柔性引进人才),其中专任教师698人,正高职称141人,副高职称274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9%;取得博士学位227人、硕士学位30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7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81人次。
学校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等4个。近年来先后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5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8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4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项。教师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0余部,授权专利186项。承担科研项目65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97项。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建设“大爱无华、充满活力、追求和合、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经典诵读会”“民族团结薪火相传”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文化、体育、艺术赛事,取得骄人成绩。足球队连续三年赢得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教育展中获3个一等奖,原创四幕教学歌剧《红色卓尼》在“石榴杯”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奖。
学校不断深化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家的14所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甘南州首个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加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等10个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先后引进 14 名外教开展教学工作,2名外教获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
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区域文化和高原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民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