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招生数据 | ||||
年份 | 专业数 | 建档立卡计划 | 普通计划 | 报考人数 |
---|---|---|---|---|
2024 | 19 个 | 143 人 | 608 人 | - 人 |
2023 | 12 个 | 171 人 | 655 人 | - 人 |
2022 | 26 个 | 214 人 | 522 人 | - 人 |
2021 | 16 个 | - | 900 人 | 4080 人 |
2020 | 11 个 | - | 640 人 | 1380 人 |
2019 | 6 个 | - | 200 人 | 310 人 |
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271 人 | 169 人 | 62.4% |
2023 | 260 人 | 100 人 | 38.5% |
2022 | 208 人 | 200 人 | 96.2% |
2024招生类别分段数据 |
兰州城市学院招生提示
提示:焊接、新能源专业在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572号(培黎校区)授课;化学工程、酒店、旅游专业在校本部授课。
招生对象
1、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
2、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招录方式
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实行专业类报考。招生录取实行免试入学和统一考试两种方式。统考科目包括文化素质计算机、英语和专业基础。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共分15大类:公安类、能源类、生化类、资源类(含资源类、资源类)、电子类、交通类、土建类、装备类(含装备一、装备二)、旅游管理类、教育类、财贸类、农牧类、新闻类、艺术类、医学类(含医学一至五类)。
统考网上报名流程
甘肃专升本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工作。
1、网上报名开始后,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2、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3、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报名,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医药卫生大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专升本高职(专科)和本科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报考。
4、高职(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对应大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及“土木建筑大类”的考生,须选择对应本科专业大类两类中的一类报名。即“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能源类”和“资源类”,“土木建筑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交通运输大类”对应本科大类为“交通类”和“土建类”。报名完成后,考生不得更改对应本科专业大类。
免试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时须选定考区参加考试。
资格审核
1、省内应届毕业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资格审核由生源院校负责。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交由生源院校有关部门进行报考资格审核(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录取工作结束后,由生源院校统一向录取院校提供相关审核材料。
2、免试生招生未被录取或放弃免试生资格的省外院校应往届毕业及省内院校往届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的,其报考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符合报考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一式三份),经由省或市(州)、县(区)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含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并盖章后,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证书、退役证原件及复印件到省教育考试院职业教育招生处审核确认信息。省外院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毕业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
3、考生资格审核不通过视为报名无效。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生源院校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等在《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统一考试招生报名表》上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意见由有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署。
2、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体检
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标准,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执行。各招生院校要会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体检工作。具体体检工作由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录取后实际情况确定。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应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体检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出具的体检结论无效。
统一考试
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考试科目:计算机、英语、理工农牧高数或文史财经医学语文,单科150分,满分450分;专业课考试科目:分15大类21子类,每类(1个科目)满分150分;合计:600分。每门课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公布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和制卷工作。
考点设置:全省各市州均设置考点。考试有各市州教育考试招生机构组织实施。考生报名时可选择专科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考区选定后不可更改。
志愿填报
评卷工作结束后,根据考生成绩及招生计划数划定各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和各本科专业大类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成绩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成绩查询”查询考试成绩。
考生须按照报考时选定的本科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即参加考试所考本科专业大类科目对应院校及专业填报。跨专业大类填报的志愿视为无效。填报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经毕业院校审核,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考生方可填报,其他考生填报本批次志愿无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第二批次:普通考生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在第一批次志愿中未被录取,第二批次志愿有效。考生一次最多可报9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可报6个专业。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过期一律不再补报。
录取
录取工作在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如被建档立卡户志愿录取,普通招生类志愿自动失效。未被本批次志愿录取,普通考生批次志愿有效。投档原则。免试生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能力测试办法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及普通考生志愿均执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即按考生排序成绩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投档成绩排序方法。由考生文化素质及专业基础成绩之和组成排序成绩,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当排序成绩相同时,按考生专业课、计算机及英语科目成绩顺序排序。
第二次征集志愿录取。首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首轮录取结果。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考生查询”,进入查询页面选择“普通专升本考生录取查询”。
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规则与首轮填报志愿相同,征集志愿录取可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适当降分,最低可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投档录取。
专业/代码 | 人数 | 专业类 | 招生院校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411 | 101 | 能源类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03 | 130 | 能源类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 230 | 生化类 | |
油气储运工程 081504 | 98 | 资源类 | |
地理科学 070501 | 51 | 资源类 | |
汽车服务工程 080208 | 157 | 装备类 | |
酒店管理 120902 | 233 | 旅游管理类 |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20904 | 50 | 旅游管理类 | |
学前教育 040106 | 270 | 教育类 | |
历史学 060101 | 50 | 教育类 | |
汉语言文学 050101 | 340 | 教育类 | |
英语 050201 | 1299 | 教育类 | |
新闻学 050301 | 108 | 新闻类 | |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 423 | 艺术类 | |
工艺美术 130507 | 121 | 艺术类 |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130208 | 225 | 艺术类 | |
美术学 130401 | 47 | 艺术类 | |
音乐学 130202 | 60 | 艺术类 | |
产品设计 130504 | 74 | 艺术类 |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2025年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报考日程 预计
报名 2025年3月25-28日(网上报名)
资格审核 2025年3月25-31日
准考证打印 2025年4月16-19日
考试 2025年4月19-20日
考点 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第一次志愿填报
第二次志愿填报
全部招录结束 2025年5月25日
志愿填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统考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其他日程时间
体检时间:开学后统一安排
体检地点:兰州城市学院校医院
准考证打印时间:2025年4月16-19日(考前三天)
准考证获取方式:登录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网址)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20日
考试地点:省内各地州市均设考点,考生可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户籍地或省内实习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选定考区,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志愿填报:2025年5月12-13日(第一次)
志愿填报:2025年5月20日(第二次)
成绩发布:考后15天内发布
成绩查询:官方系统查询(网址)
考试招录:2025年5月25日结束所有招录工作
提示:录取结果于考后30天内公布、开通查询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如有)
报到授课地点:兰州城市学院校本部(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能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生化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资源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装备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旅游管理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教育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新闻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艺术类教材在京东购买
在京东购买教育类
《教育学原理》,柳海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9年2月
《教育心理学》,陈美荣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
在京东购买旅游管理类
《饭店管理》(第四版),蒋丁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
《旅游学》(第七版),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在京东购买能源类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王英杰、金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生化类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夏清、贾紹义主编,津大学出版社,2010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在京东购买新闻类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在京东购买装备类
《汽车构造》(上、下册)(第六版),史文库、姚为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05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
《工程流体力学》,袁恩熙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在京东购买艺术类专业
专业能力测试科目:素描,采用图片试题模式
在京东购买艺术类航空服务与艺术管理
专业能力测试科目:个人形象与服务礼仪面试
《民航服务礼仪》主编:王艳霞、王红月,中国民航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艺术类音乐表演专业
专业能力测试科目:声乐或者器乐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列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7.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6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夯基固本,党建立校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党支部”9个、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6名,创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甘肃省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
立德树人,育才兴校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尊师重教,人才活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2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354人、博士226人、硕士711人,兼职博(硕)导师80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7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
扎根陇原,科研强校 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7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4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1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甘肃省专利奖、甘肃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合作交流,共赢荣校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99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国立大学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成为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国际合作平台成员单位。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数10所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2024年与山东大学、航空工业万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弦歌不辍,文化润校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新时代文化铸魂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片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牵头单位、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当前,全校师生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