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免试生招生数据 |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
2024 | 330 人 | 300 人 | 90.9% |
2023 | 350 人 | 330 人 | 94.3% |
2022 | 39 人 | 38 人 | 97.4% |
免试生名单上报提示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名单由各专科院校结合招生政策文件综合评定并汇总上报。考生需尽量提前与专科院校名单汇总老师确认是否具备免试生资格。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免试生报考条件
按国家计划招收、具有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籍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就读期间品学兼优、无违法违纪行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备免试资格。
1、在教育部、人社部牵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团体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2、在教育部主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3、全国学生运动会个人竞赛项目中进入前3名的应届毕业生。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主办的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高职组)中获得个人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4、在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等大赛中获得个人或团体二等奖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
5、高职(专科)在读期间专业综合测评排名前3%的应届毕业生。
6、在甘肃省应征入伍并有退役证的省内外普通高职(专科)学历应往届退役大学生士兵。
免试生资格评定
免试生资格由生源专科院校审核、汇总、上报、公示。通常在每年的1-2月,教育考试院发布当年甘肃专升本招生实施细则后,各专科院校负责进行。各专科院校在实际资格评定中的具体标准细则不同,考生需要主动提交自己的获奖证书或成绩证明,与专科院校审核老师确认。专科院校免试生名单确定后,将在本校招办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名单上报省教育考试院。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生先报名报志愿,后考试。免试生上报名单内考生可在免试生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完成报名后在指定时间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免试生专业课校测考试。
网上报名及志愿填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生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及志愿填报网络化平台管理。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一) 网上报名后进行资格审核。网上报名开始后,具备免试生资格的考生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普通专升本专栏”进入网上报名页面,点击“免试生网上报名”,进入免试生报名页面。根据提示进行注册报名、上传照片、网上缴费。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二)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仔细填写信息,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三) 考生上传照片要求: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白色,宽高应小于240×320(像素),且高不得小于宽,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K。
(四) 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志愿填报须按照高职(专科)专业二级类(除医药卫生类)与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二级专业相同或相近对应的原则进行,在同一专业大类内可以跨二级专业报考。报考医药卫生类的考生须严格按照《甘肃专升本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免试生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备注栏具体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免试生每次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不符合要求的志愿填报视为无效。
(五) 免试招收工作分两轮开展。首轮未完成免试招生计划的学校进入第二轮招生。
5-1、进入第二轮招生的本科学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招生专业及剩余计划数,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
5-2、未被录取或放弃首轮报考机会的免试生可参加第二轮免试生招考。首轮未被录取的考生根据第二轮公布的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重新填报志愿,首轮填报志愿自动失效。放弃首轮报考机会的考生,按照首轮网上报名要求进行报名及填报志愿,其他工作流程与首轮相同。
5-3、第二轮网上报名及填报志愿在首轮免试生招录结束后进行。
资格审核确认
省内学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除外)资格审核由就读学校负责,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
(一) 省内生源学校按照《方案》和本实施方案的原则和规定,制订本年度免试生资格审核确认工作实施办法并在校内公布。
(二) 省内生源学校对本校符合免试生资格的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专业综合测评排名前3%的应届毕业生)名单提前完成线下审核确认工作,并在校内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天。
(三) 省内符合免试生申请条件的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后下载并打印《甘肃专升本免试生资格审核表》,向就读学校提交资格审核表及竞赛获奖等有关证明材料。
(四) 生源学校按照规定对完成“免试生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免试生资格审核。符合免试生条件的考生,未网上报名的,视为放弃免试生资格。
(五) 退役大学生士兵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并打印《甘肃专升本退役大学生士兵资格审核表》,经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盖章后,由本人向省教育考试院现场提交(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同时提供退役证、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应届毕业大学生士兵须提供学籍证明材料。当年三月退伍的大学生士兵需提供原单位证明介绍信。
(六) 资格审核单位同时负责审核考生填报志愿是否符合《甘肃专升本专业大类对照表以及免试生招生学校及专业目录》有关要求。对志愿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由资格审核单位负责联系考生修改志愿。待考生志愿修改成功后,方可确认考生本次报名及志愿填报完成。
专业/代码 | 人数 | 专业类 | 招生院校 |
---|---|---|---|
智能电网工程技术 230102 | 20 | 能源类 | |
储能材料工程技术 230503 | 20 | 能源类 |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270203 | 42 | 生化类 | |
资源勘查工程技术 220101 | 18 | 资源类 | |
智慧气象技术 220701 | 9 | 资源类 | |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 220801 | 18 | 资源类 | |
安全工程技术 220901 | 9 | 资源类 | |
智能采矿技术 220501 | 18 | 资源类 | |
地理信息技术 220303 | 36 | 资源类 | |
环境地质工程 220201 | 18 | 资源类 |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310209 | 36 | 电子类 | |
信息安全与管理 310207 | 36 | 电子类 | |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085209 | 0 | 电子类 | |
水利水电工程 081101 | 62 | 土建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 147 | 装备类 |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260102 | 38 | 装备类 | |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60305 | 12 | 装备类 | |
机器人技术 260304 | 10 | 装备类 |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330301 | 50 | 财贸类 | |
跨境电子商务 330702 | 50 | 财贸类 | |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 64 | 艺术类 | |
数字媒体艺术 350103 | 24 | 艺术类 |
2025年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报考日程 预计
名单上报 2025年3月3日前
第一轮
第二轮
免试生招录结束 2025年3月25日
甘肃专升本免试生招考政策阅读
两步确认自己可以报考的专业
第1步 检索并确认自己的专科专业所属大类
第2步 检索本科招生专业大类及二级专业
开学报到:2025年9月随新生开学报到
需要资料: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大专毕业证、身份证、退伍证
报到授课地点: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
在京东购买财贸类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
《成本会计学》(第3版),笪建军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3版
在京东购买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设计构成》第二版,曹颖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环境监测》,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在京东购买装备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第5版), 林平勇、高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资源勘查工程技术专业
《普通地质学》,尹琼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年03第一版
在京东购买电子类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
《C语言程序设计》,武春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智慧气象技术专业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3版),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京东购买资源类安全工程技术专业
《安全管理》,刘景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4月第4版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04年两校合并改建为我国西部第一所资源环境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并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 永不放弃”的办学精神,秉承“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品质至上”的校训,扎实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蹚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综合办学水平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梯队”,学校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了甘肃高职教育的“资环样板”,学校的办学历程成为甘肃高职教育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学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公办职业本科高校,是甘肃唯一、全国56所之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是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气象局共建高校,也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荣获全国第四届、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1453人,其中本科生10904人、专科生10549人。现有4个校区,1个产教融合示范园,占地面积2307亩,建筑面积43.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54万元,与政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建有校内实训室191个(含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8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43万册。
学校主要面向全国气象、民航、煤炭、地质、安全、冶金、水利、化工、珠宝、财贸等行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常年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表彰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和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会员单位、全国职业本科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16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99人、副高级职称32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比例为76.4%。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人、杰出教师奖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4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10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8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策略,形成了气象、冶金、环保、安全、财贸等紧密对接甘肃产业人才需求的资源环境类特色专业布局。现设置14个专业群,含27个职业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各2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7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企业合作,牵头建有第二个国家级行业共同体-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行业共同体、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以及4个职教集团、7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后立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46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192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772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授权各类知识产权476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奖1项,市厅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20项。
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致力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建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甘肃应急管理学院、甘肃省工匠学院、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煤基产业学院等社会服务平台30多个,2023年为社会提供培训5.6万人次、服务到款额4300万元。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抢抓甘肃打造职业教育向西开放高地政策机遇,围绕助企出海、输出标准、人文交流等方面主动实践,分别在塔吉克斯坦成立塔中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新西兰成立“培黎工坊”、巴基斯坦成立“中文+职业技能中心”、西班牙成立“中文+兰州牛肉拉面技艺培训中心”,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塔吉克斯坦“中文工坊”,共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73人,为走出去企业本土化培训职工1300余人,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重、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学校入选全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2024年8月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向西辐射中亚工作座谈会代表甘肃省高校作交流发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区域产业升级,打造社会服务高地;增加技术附加值,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争做职业教育向西开放先锋,朝着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职业大学奋斗目标坚毅前行。